为什么在保温箱呆过的新生儿需要去检查眼睛?

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进入孵化器。需要进入保育箱的婴儿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早产儿,因为体温低,调节体温的能力不完善;第二类是情况危急,需要更好的护理和观察的婴儿。这里我们重点关注早产儿。早产儿有许多发育风险,早产儿视网膜病就是其中之一。
早产儿视网膜病
早产儿视网膜病变(ROP)是指妊娠37周以下、出生体重低、长期吸氧的早产儿。纤维血管瘤在其非血管化的视网膜中增殖和收缩,这进一步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。孕期越短,出生体重越低,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。
这种病发生后,外表看不出来,容易被父母忽视。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和治疗有一个时间窗。如果发现及时,治疗晚,会造成永久性损伤,甚至失明。因此,早产儿在出生4周后应该进行检查。
什么时候开始检查
《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》(2014年)指出,首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-6周或校正胎龄后31-32周进行。眼科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眼部情况预约下一次检查,一般1-2周一次,直到视网膜成熟。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长得好看,不要在医院抱孩子,三个月就回去,这样往往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。
【/s2/】如何尽早发现家中新生儿视觉发育异常?[/s2/]
1.用手电筒照你的眼睛。这时,新生儿立即闭上眼睛。轻轻睁开眼皮照亮瞳孔,瞳孔会缩小,这叫瞳孔对光的反射。
2.头眼协调。新生儿低头前倾,眼球向上翻;头往后仰,眼睛向下看,这叫娃娃眼。
3.短暂的原始凝视。用一个红色大绒球在距离眼睛20 cm的地方60度角移动,可以使新生儿观看红球,头部和眼睛会跟着红球慢慢移动,这叫头眼协调。
4.运动性眼球震颤。画有黑色垂直条纹的纸筒或纸筒(长约10厘米,直径5-6厘米)从一侧旋转到另一侧,距离新生儿的眼睛20厘米。新生儿看时会出现眼球震颤,即眼球会跟随圆柱体或鼓的旋转而作水平运动。这被称为视觉运动性眼球震颤。
如果以上四项检查均达标,说明新生儿视觉发育良好,否则请立即找医生进一步检查。